以水玻璃創造建築色彩
KEIM凱恩礦物塗料,是數百年來巴伐利亞工藝傳承的傲人結晶。這個擁有王國、古堡的阿爾卑斯山地區,以精緻工藝與尖端技術聞名於世。十九世紀末,科學家凱恩(Adolf Wilhelm Keim)結合矽酸鉀溶液(俗稱水玻璃)與無機色料,成功製出KEIM凱恩天然礦物塗料。這種塗料能滲入建築表面,與基材融為一體,經久、耐用、不剝落、不褪色。許多使用凱恩塗料的19世紀建築物—瑞士萊茵河畔史坦恩「白鷹」旅館、施維茨市政廳(1891)、挪威奧斯陸(1895)及德國特勞斯坦(Traunstein, 1891)等地建築,今日仍保有原初風貌。
中世紀以來,矽酸鉀溶液便廣為人知,當時它被稱為「矽水」,可惜因缺乏生產技術與應用方式,而未能有效發揮其特性。1768年,德國詩人、劇作家、及學者—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在進行矽酸鉀實驗後,做出如此紀錄:「將石英砂溶入適當比例的鹼,會產生優美澄澈的水玻璃液體,那景象在我腦中盤旋,使我久久無法忘懷…」。但終其一生,歌德都無法為水玻璃找出應用之道。
由巴伐利亞國王領軍的研發團隊
中世紀巴伐利亞國王盧德維一世酷愛建築和藝術,他把義大利華麗的石灰壁畫引進他的王國,可是卻迅速被阿爾卑斯山北部的惡劣氣候所破壞。於是國王就邀請巴伐利亞的科學家,開發一種具保護性的塗料產品系列,使壁畫塗後能恢復原貌,而且有更長的壽命。唯一能滿足這些要求的就是科學家凱恩(Adolf Wilhelm Keim)的發明,他將液狀矽酸鉀與礦物色料混合在一起,成功的製造出一種具有顏色的液態矽酸鹽塗料,為水玻璃找出應用方式。
色彩與建物恆久一體
凱恩的發明滿足了國王的要求 — 矽酸鉀溶液可使色料與建物表面合而為一。初步成功後,凱恩持續進行研究,針對不同基材研發適用產品。努力與創新的精神,奠定凱恩在礦物塗料製造業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