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
市區窄巷內可能有日光住宅 ?
 
  第十期內圖-2  
 
市區窄巷內可能有日光住宅 ?
建築師 陳天助運用錯層立體三合院的概念所打造一座日光天井,拉近一家人的距離。

市區中的住宅因腹地狹小、建坪面積有限或建物寬度及深度的不同,很難同時擁有陽光、綠意、街景而深以為憾。

本案位於台中市西區住宅區內,鄰近國立美術館、市立文化中心、美術園道等公共文教設施,人文薈萃,但巷道只有5.45米寬,建物面巷寬度7米,深度17.3米,三面被高樓與透天住宅環抱,如何規劃一棟人文好宅著實費心。

設計初期,業主希望能夠有一棟「能拉近家人距離」、「會呼吸」的住家。因此,陳天助建築師嘗試從「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行思考,透過「臍帶」這個概念來詮釋;臍帶聯繫著母體與子體(人與人)最初的關係,同時也是子體(人)獲得養分(自然)的管道。

陳天助建築師希望自然的光、風、雨透過特別的設計讓生活其中的人得以感受氣候、季節的豐富變化,在外型設計上因為門前現有巷道狹窄,與對向住戶棟距小,私密性差,故正面僅留設必要之開口,利用同側既有住宅之退縮空間(前院)借景。 室內動線則採取立體化(錯層)的庭院設計,使每一樓層都有中庭,透過多孔性空間增加自然採光(漫射光)和通風的流動,讓室內空間隨著天候明暗產生不同的表情變化,同時與大自然做最近距離的接觸。

內聚的錯層的類合院式空間,打破人與人之間被樓板層層分隔的關係,讓家庭成員在密集的都市環境中,不受外界窺視的無壓狀態下,增加互動機會,拉近彼此的距離。利用虛空間的轉折,創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間變化。

日光住宅,增進了人與人的互動,也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

設計概念-2

 

_lei3403-1

設計概念-1

 
 
設計案各樓層說明
 
地面層及一樓空間
設置入口、停車、玄關、工作室、客房。
玄關留設充足的儲物空間,供室外鞋、雨具、運動器材置放;工作室為多用途的開放空間,目前作為女主人的畫室,亦可供客房之起居室,或臨時當作小型party的舉辦場地;客房提供長輩、親友的臨時住所,並預留做為兩個小孩長大後的獨立臥房。
 
二樓空間
設置客廳、餐廳、廚房以及一個天井平台,各空間透過走道、大面開口做活動和視覺上的串聯;目前天井平台經常作為早上用餐、聊天、小孩做功課的地點,是家庭生活的中心地帶。
 
三&四樓及景觀平台
三樓-有起居室、主臥房、小孩房等空間,屬於較私密的生活領域。

四樓-僅設置書房,與屋頂景觀平台相結合,提供家庭成員閱讀、發呆、觀星賞月的場所。

平面圖-1               平面圖-2
模擬透視              中庭-1
 
 
媒體報導
本案曾獲以下特別報導:

”Discovery旅遊生活頻道<龐銚敲敲門>感受陽光與空間的對話” 

ytb-2

“Arch Daily” 

http://www.archdaily.com/97657/nians-residence-chen-tien-chu/

    龐銚
_lei3432       _lei3339      _lei3472

_lei3540       _lei3710

_lei3529       _lei3592

 
 
 
 
 
     
台灣總代理 交泰興有限公司 | Tel : 02-2394-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