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照字義來看,應該可以模糊地想像這應該是沒有任何裝飾的水泥建築。其實沒錯,「清水」兩字乃是源自清水磚,也就是在砌磚過程中,以清水將磚表面洗淨,且砌造完成後,磚面和灰縫不再加以粉刷,而僅作勾縫處理。
使用在清水混凝土上,則是指結構混凝土(英文:Architecture concrete;日文:打放しコンクリート)硬化後不再對其表面進行任何裝飾,以混凝土本色直接作為外飾面的一種混凝土。只要您到任何正在建築中的工地,就可以見到這種純粹只有混凝土而沒有任何裝飾的結構。
|
清水混凝土最早是由法國建築師奧古斯特•佩雷(Auguste Perret)1923年在建築邯錫教堂時所使用,所以清水混凝土這樣的建築手法,發展至今還不到百年的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百廢待舉的經濟背景之下,由於傳奇建築師科比意的宣揚,清水混凝土才受到國際重視,並成為建築現代主義的一種表現手法。
不過,也因為混凝土在澆置後不會再有任何塗裝或貼材等步驟,等於是混凝土素顏的狀況,所以也容易被被雨水浸透或劣化,因此必須噴上water repellent(一種卻水材料又稱為潑水劑)作為保護之用。因此,清水混凝土在施工時需要非常細心的配比泥沙比例之外,澆灌作業的管理也是顯得非常的重要,並不如一般人所認為的那樣簡單,往往施工者對於這樣的建築敬而遠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