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
淺談清水混凝土
 
  未命名-2-01  
 
淺談清水混凝土

近年來,台灣的建築業已經漸漸從以往的固定、單一而無變化的建築風格,逐漸往個人化與風格化的方向發展。

代表著台灣的建築業界與消費者,已經從以往單純的建屋/購屋需求,漸漸轉往品味與鑑賞的角度切入,並形成一股新的潮流。

其中,原本因外國建築師傳入台灣,數量不多且之後被經濟潮流所掩蓋的「清水混凝土」建築,在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所帶入的風潮之下,又慢慢地重現她的風華。從民間建築到政府機關,都慢慢地燃起這陣清水混凝土建築風潮。

 第七期 (2)
▲ 宜蘭。建築師事務所

 

 
第七期 (1)
▲ 宜蘭。建築師事務所
第七期 (4)
▲ 宜蘭。羅東。仿清水混凝土電視牆

 

 

 

 

 

 

 

 

 

 
什麼是清水混凝土(又稱為清水模)
 
何謂「清水混凝土/清水模」?   清水混凝土/清水模發展

如果單照字義來看,應該可以模糊地想像這應該是沒有任何裝飾的水泥建築。其實沒錯,「清水」兩字乃是源自清水磚,也就是在砌磚過程中,以清水將磚表面洗淨,且砌造完成後,磚面和灰縫不再加以粉刷,而僅作勾縫處理。

使用在清水混凝土上,則是指結構混凝土(英文:Architecture concrete;日文:打放しコンクリート)硬化後不再對其表面進行任何裝飾,以混凝土本色直接作為外飾面的一種混凝土。只要您到任何正在建築中的工地,就可以見到這種純粹只有混凝土而沒有任何裝飾的結構。

清水混凝土最早是由法國建築師奧古斯特•佩雷(Auguste Perret)1923年在建築邯錫教堂時所使用,所以清水混凝土這樣的建築手法,發展至今還不到百年的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百廢待舉的經濟背景之下,由於傳奇建築師科比意的宣揚,清水混凝土才受到國際重視,並成為建築現代主義的一種表現手法。

不過,也因為混凝土在澆置後不會再有任何塗裝或貼材等步驟,等於是混凝土素顏的狀況,所以也容易被被雨水浸透或劣化,因此必須噴上water repellent(一種卻水材料又稱為潑水劑)作為保護之用。因此,清水混凝土在施工時需要非常細心的配比泥沙比例之外,澆灌作業的管理也是顯得非常的重要,並不如一般人所認為的那樣簡單,往往施工者對於這樣的建築敬而遠之。

清水混凝土/清水模的風格  

第七期 (3)

▲ 台南建案。清水混凝土修飾

然而清水混凝土在這幾年當中會成為許多業主或建築師所喜愛的建築手法,絕非安藤忠雄一人的功勞而已。清水混凝土擁有深沉靜謐、潔淨與簡約的質感,可以讓空間充滿安定感;於外在,清水混凝土也能展現極大的張力,讓人的視線難以以移開。

以台灣的清水混凝土建築為例,早期如台東公東高工舊校舍、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三信高商學生會館與波浪大樓,以及近期的宜蘭厝、新竹縣立文化中心、美濃客家文物館、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以及花蓮民宿沙漠風情等,都是清水混凝土的代表作。除了這類單純的清水混凝土建築外,更有與現代鋼骨與玻璃等材質結合的清水混凝土建築,如元智大學圖書資訊大樓、鶯歌陶瓷博物館等。

雖然清水模建築有著充滿現代感的獨特美感,散發混凝土原始的色澤質感,在光與影的呈現上也有其獨到之處,並受到品味人士的喜愛。但因為清水混凝土造價不斐,一般大眾難以負荷,所以之後又發展出所謂的清水模磚、仿清水模塗漆等替代建材表現類似質感與工法。

 
 
     
台灣總代理 交泰興有限公司 | Tel : 02-2394-6060